查看原文
其他

大抓基层!哈工程这次会事关夯实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大抓基层的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3-03-25

一次学校基层学术组织建设的

经验交流会

一次面向学校、学院、

基层学术组织的沟通会

一次推进各学院和

基层学术组织负责人

明确职责、找准工作方向的培训会

一次全校动员进一步做实

基层学术组织的推进会

作为学校正在进行的

科研工作研讨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5月11日

哈工程召开

基层学术组织建设专项会议


校党委书记高岩出席会议,校长、校党委副书记姚郁出席会议并讲话,党委常委、副校长高晚欣主持会议。


姚郁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此次会议主要目的就是推动全校进一步明晰基层学术组织的职责定位,找准基层学术组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足,总结新发展阶段基层学术组织建设的经验方法,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共同深入推进基层学术组织建设,夯实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姚郁强调,各单位既要将基层学术组织建设放在办学治校、完善学校治理体系、推进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思考对待,又要以系统化思维将其作为推进科研工作研讨会走深走实的重要环节进行认识,不断明晰组织定位、明确发展路径,进一步凝聚起基层学术组织是学校人才培养根基的共识,进一步推动基层学术组织更好满足党和国家对基础创新和优秀人才的迫切需要,进一步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通过不断做实基层学术组织,进一步强化基层学术组织的学术治理能力,增强党建引领作用,推动办学重心下移,夯实学校“十四五”“双一流”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姚郁指出推进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内在要求,又是提升学校新时代育人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必然逻辑。学校治理体系在形式上体现为学校、学院、基层学术组织三个层面。基层学术组织作为推动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成效至关重要,意义重大。学校治理体系在内涵上主要有党的建设、行政管理和学术治理三个方面,行政管理体系在学校、学院、基层学术组织三个层面呈“倒三角”形状,学术治理体系在学校、学院、基层学术组织三个层面呈“正三角”形状,基层学术组织在学校学术治理体系中处于最前端最重要的位置,事关学校学术治理、人才培养质量、学术评价等建设发展根基,是学校有机体得以健康发展的基本细胞。行政管理和学术治理的初心使命都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都需要党建引领作用的充分发挥是实现行政管理和学术治理有机融合的融合剂、粘合剂、催化剂,推动和促进学校行政管理和学术治理协调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姚郁强调,要正确理解办学重心下移的实质内涵。办学重心的下移体现为行政管理的淡化和学术治理氛围的浓厚,要充分发挥好基层学术组织在学术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和决定性作用,突出基层学术组织作为组织机构而非管理机构的特点,不断强化基层学术组织的学术治理作用;要始终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强化基层学术组织,开展有组织的教学。要准确理解基层学术组织基础性、学术性、组织性;要充分发挥基层学术组织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根基作用,在学术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在支撑学校和学院高质量发展基础性作用。要让基层学术组织成为对教师学术评价和学生的成长评价的重要主体,做有组织的教学、有组织的人才培养、有组织的队伍建设、有组织的学术生态建设。


姚郁指出,2015年,经系统梳理、充分论证、科学设置,在全校共设立75个基层学术组织。经过几年建设,涌现出一批大胆改革、充满活力的基层学术组织,为学院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还要清醒看到部分学院、部分基层学术组织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学校今年确立了大抓基层的强烈导向,通过学校抓、机关促、学院做实、基层学术组织落到位,形成层层推进抓实基层学术组织的工作态势。各部门要结合自身的责任分工,形成大抓基层的工作思路和工作计划。


姚郁就学院如何深入推进基层学术组织建设,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每个基层学术组织必须有清晰定位。学院要结合自身实际,明确基层学术组织设置的数量、类型。二是基层学术组织必须担起人才培养的主体责任,发挥好基层学术组织在立德树人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三是党支部与基层学术组织必须一体化设置、一体化建设,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高晚欣指出,本次会议旨在推动基层学术组织,在新的发展阶段,紧密结合学校发展战略,找准目标定位,创新发展理念,更好地发挥创新性人才培养基本单元的作用。各学院领导班子、基层学术组织负责人要深入思考,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扎实推进基层学术组织建设,为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夯实根基。

党委常委、副校长吴林志,党委常委、副校长殷敬伟,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兼统战部部长吕冬诗,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兼党校常务副校长张石梅,校长助理严汝建参加会议。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进行,学科办成员单位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各学院院长,基层学术组织负责人参加会议。


五位基层学术组织负责人经验分享

1

船舶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

流体力学研究所

所长赵彬彬

赵彬彬围绕新工科建设汇报了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研究所基层学术组织在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深化教育教学创新、深化科研育人导向三个方面的工作。研究所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将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类课程的知识点重新梳理,打通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原理、特色专业课的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主动探索虚拟教研室模式,开展有组织的教学,创建信息化船海教学资源,编写船海流体力学类新教材,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以“研讨式”教学促进教与学主体转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并创新学习效果评价方式;教师甄选研究成果,让学术热点进课堂,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和报国热情,学生融入创新探索,解决行业真问题,培养新工科人才。

2

物理学院基础教学研究中心

主任姜海丽

姜海丽就推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分享经验。2020年8月,中心由大学物理教研部和大学物理实验中心这两个基层学术组织整合而来,两个中心融合,不但是人员加和,更是包括育人目标的融合、教学内容及体系的整合、教学工作的融合,采取对标学校及学院需求,发挥教师优势,一人一岗,充分调动教师的内驱力;党建融合、文化引领;开放合作,科研育人,打通学科专业的壁垒,以科研反哺教学等有力举措,激发教师们积极大胆推进课堂教学创新,把课堂打造成实现双向交互、思辨研讨、合作探究的开放课堂,促进了理论和实验的融合。打造好奇心唤醒平台、科学素养养成平台、创新精神激发平台,构建了“课-赛-研-创”一体化的多元化的课程平台,传承中心的优质课程资源,结合“两院一班”及大类学生的人才培养需求,创建多元化卓越人才的培养体系。

3

材化学院分析测试中心

主任王君

王君围绕推进大型设备共享,整合实验教学队伍分享经验。中心作为服务支撑型基层学术组织,紧密围绕学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目标,为学校材料学、工程学和化学三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奠定了强有力的测试保障。中心采用内部转岗、人才引进、中心自聘等多种举措组建实验技术队伍,通过绩效考核激励、测试技术培训等多种方式提升队伍整体水平。中心将大型仪器共享平台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通过物联技术与数据,构建了一站式预约服务、统一管理、通专结合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大型仪器的集约化管理。中心采用“自主上机”、“一机多人”、“一人多机”的管理模式,提高了仪器使用效率,2021年中心共享机时达到1490小时/台。

4

船舶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

结构力学研究所

党支部书记孙士丽

孙士丽围绕调动基层学术组织创新团队集体力量,推进人才培养、服务国家需求和加强团队建设分享经验。研究所党支部提出了“三聚焦、三提升”的党建工作思路,即“聚焦人才培养,提升教师育人能力;聚焦国家需求,提升团队攻关能力;聚焦队伍建设,提升学科发展能力”。党支部和基层学术组织一体化建设,以党建凝聚团队力量,扎实推进党务和业务深度融合。基层学术组织要明确职责、定位和建设的意义,应以学术治理为主,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方面担起主体责任,坚持立德树人、改革创新、举贤纳才,不断夯实根基,营造充满活力和希望的人才成长环境。

5

数学学院工科数学教研部

党支部书记贾念念

贾念念作题为《党建业务深度融合 厚植创新人才数理基础》的汇报,主要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基层学术组织?怎样建设基层学术组织?支部如何发挥举旗攻坚作用?”三个问题进行了交流。教研部“传承红色基因、讲好数学课程”初心使命,“建好工程金课——新时代数学霸王课”的目标定位,挖掘了新时代“霸王教师、霸王学生、霸王课程”的“一课三霸王”精神。教研部力争面向未来,通过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建成“数学霸王课”,厚植创新人才数理基,为学校70周年校庆献礼。


全力下好新工科先手棋!

哈工程这个会议很高能!

打造服务国家战略新特区!

哈工程水下智能研究院成立!

哈工程党史学习教育:

学出真味道、见到新气象、开创新局面


点赞!首批!


    哈尔滨工程大学    

—  heu19530901  —


撰文 | 刘涛

摄影 | 王一勇

排版 | 李千卉

编辑、责编 | 霍萍

审核 | 吕冬诗 金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